从“西伯利亚”到“禅西中心”:解构被低估的张槎(禅西大道张槎路至塱沙路整治工程什么时候开工)

从“西伯利亚”到“禅西中心”:解构被低估的张槎(禅西大道张槎路至塱沙路整治工程什么时候开工)

张槎智慧新城。

张槎,在过去的至少30年里,曾被坊间戏称为禅城的“西伯利亚”。一是因为它位于禅城的西部,偏离城央;二是因为这里交通不便、城市面貌落后。

若要深究,除了上述两点,张槎和“西伯利亚”并没有更多相似之处。张槎并不“地大”,面积只有28.7平方公里,全市倒数第三“小”。张槎并不“贫瘠”,2022年GDP达566亿元,地均产出值达到20.35亿元/平方公里,规上工业总产值950亿元,以全区18.6%的土地,贡献了43.3%的规上工业总产值,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出达33.1亿元,在大湾区镇街中相当亮眼。

近年来,随着禅城打造“佛山之心”的步伐加快,这个“偏安一隅”的工业强镇,在禅西中心化的新征程中,逐渐站到了高质量发展的超强聚光灯下。时代的洪流奔涌向前,发展的脚步从不停竭。张槎,这个曾经长期被低估的工业强镇,已经走到了它的重要发展节点。过去20年是什么支撑张槎成为佛山经济密度最高的三个镇街之一?未来,又有哪些能量将推动张槎支撑起打造制造业当家“都市样本”的使命?

1

崛起

张槎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6个,各类研发平台94个。高企浓度位列全市32个镇街之首。

织造:小镇里长出千亿“大树”

“世界针织看中国,中国针织看张槎”。张槎的“发家史”,离不开针织二字。

上世纪80-90年代,张槎的针织工业萌芽,一方面得益于一批大型国有纺织企业在此聚集了大量纺织工业人才;另一方面是40公里外广州中大布匹交易市场同步崛起,与张槎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产业配套格局。于是,张槎得以在“一镇一品”的特色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尤其是近20年,张槎一直延续着“中国针织名镇”的名号,并发展全国最大的针织面料产业基地、丝光棉面料及丝光棉体恤产业基地、纱线集散贸易地。

杨博是张槎针织发展的见证者。2007年,他便常常从北京来到佛山出差跑业务,张槎针织业的繁荣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路过张槎的某些街区,你不必进来便能听到沙沙作响,那是针织车间里千百万台大圆机同时开动的奏鸣曲。”

如今,杨博是中恒纺织交易市场(广东)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自2019年起,他便随公司一同扎根于此,为本地针织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同时探索针织贸易平台化的转型之路。“张槎是我们总部在北京之外的第一个落脚点。千里迢迢选择从北京来到张槎,为的就是离如此大体量的市场更近,以便更快地做出反应和服务,也更好发挥出聚链的作用。”

“聚”是对当前张槎针织产业生态的最好的诠释。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5800多家大大小小的针织企业遍布张槎全域,已逐步形成了涵盖纺织装备、面料生产、产品研发、成衣制造、销售贸易、服务平台等细分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从业人员约7万人,针织产业产值在500亿左右。

“张槎针织业的核心生命力源自于规模集聚效应产生后,当地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不断改良创新,催生出内生动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离不开这里了,或者是走了又想回来。”在杨博看来,张槎针织产业的辉煌源于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拓宽业态的内驱力。

正因如此,十多年前在针织产业附加值低、贡献度小、资源占用大及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凸显,一度面临“去”与“留”问题时,张槎还是选择了留住针织产业,并着手促进其转型升级。

“大大小小的针织企业涵养了张槎的整个产业基础,吸引了更多人在张槎就业,也成为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针织产业对于整个张槎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我们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针织产业和服装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千亿针织服装产业新集群。”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何永庆表示。

智造:战新产业亮起群星

张槎街道内部有一种共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未来针织业的体量一定会是越来越大,但在工业产值的占比可能是越来越小。因为,“针织名镇”是张槎的底色和招牌,但绝非是全部。

走进位于张槎的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充满科技感的展厅中,一双灵活的机械手臂正一边挥舞着双节棍,一边在上下翻飞中稳稳地端住一杯红酒,展示着科技创新的“佛山功夫”。

这座已累计孵化500余家企业的产业园只是张槎迈向智造高地的一个缩影。目前,张槎已有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6个,各类研发平台94个。其高企浓度(每平方公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列全市32个镇街之首。

这样的成绩,源于张槎10多年前的布局。彼时,迎着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浪潮,张槎再次走到了时代前面。在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下,孕育出国星光电、美嘉智能等知名本土制造企业,引进了安德里茨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同时依托佛山市高新区(禅城园)落户张槎的契机,引流科技产业集聚、孵化。

2013年,智慧新城从旧改中崛起,总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的智慧新城片区核心区,成为众多企业总部、高新企业与科创团队的荟萃之地。此外,张槎掀起主题园区的建设浪潮,佛山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等都市工业载体拔地而起,产业加快集聚;近年来,创新药转化医学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小个头”的张槎而言,发展战新产业的要义是“聚”,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以坐落在佛山国家高新区禅城园的华南创谷为例,其重点孵化电源类、高端装备类、生命健康类、互联网类等具有创新性的中小企业,航天柏克(广东)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欧立电子有限公司等共约200多家企业入驻于此,共同构建创新创业、智能制造的生态圈。

至此,众多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人才汇聚到张槎,形成了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针织服装等五大产业,在区域内实现了“织造”和“智造”的比翼齐飞。2022年,张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60%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950.7亿元,在禅城区贡献率达43.3%;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出33.1亿元,比深圳还高出10.3亿元,居全市第二。

不难看出,在禅城重返制造业主战场的路上,“家底厚实”的张槎自是“先锋军”,其产业优势决定了禅城的产业优势,其产业格局也深刻影响着禅城都市制造中心的未来图景。

2

瓶颈

必须克服两块短板:土地空间和城市形态,前者关乎能否实现制造业当家,后者关乎能否实现全域中心化。

土地空间之困:推进旧村改造升级是抓手

“制造业始终都是张槎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跟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何永庆的交流中,他不只一次提到这个观点。在去年张槎的税收结构图示中,制造业税收占比将近50%,也成为了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

今年以来,高质量推动制造业当家成为发展主线,张槎也把年度目标设定为GDP突破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迈入1000亿元。这个面积只有28.7平方公里的街道,要实现高位再出发,必须克服两块短板:土地空间和城市形态,前者关乎能否实现制造业当家,后者关乎能否实现全域中心化。

土地,是锚定制造业当家最重要的要素。张槎街道有9.6平方公里的产业保护区,占辖区面积三分之一以上,占全区产业发展保护区总面积的38.3%,一定程度上,为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

尽管如此,经过多年发展的张槎依然面临着土地要素的窘迫。张槎本身不大的辖区面积几乎均为建成区,村居和低效厂房占地面积大,空间腾挪难度较大,大大限制了先进产业集结成势。相关数据显示,张槎15条村中有14条村的产业用地面积大于旧村面积,有3000多亩以集体工业用地为主的低效土地。

“亩产论英雄”成为张槎突破土地瓶颈的关键词,这意味着必须追求对空间的高质量利用。据了解,张槎现有55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都市型工业载体,其中2022年就新增150万平方米,今后三年,还要以每年至少100万平方米的目标推进都市型产业载体建设,推动低效土地提质增效,为“工业上楼”提供充足空间。除了“向上增长”,近年来,张槎通过旧改整备改造的低效土地面积超过2000亩,今年继续盘整更新两个千亩连片区,古灶村大沙村的整村改造是张槎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

可以说,盘活农村集体工业用地,推进旧村改造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空间形态重构的关键,是张槎建设都市制造中心的抓手。

城市形态之困:缺乏商业配套

《2022佛山“镇能量”指数报告》的测评结果中,张槎已然凸显出在“城市化”方面的短板:在经济和科技等多项指标数据排名多名列前茅,但商业活力指数和公共服务力指数竟直接跌出全市前15名,成了名副其实的“偏科生”。

事实上,人们对张槎城市形态的诟病由来已久。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智慧新城等高端园区是张槎的“门面”,但五峰路、玉带路、塱沙路等一带的破旧村居和低矮厂房林立。资料显示,张槎街道下辖15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城中村的数量占比60%,高端园区与破旧的村居和低矮的厂房犬牙交错,“村多居少”“半城半乡”的城市形态,与“都市中心”有着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张槎拥有常住人口29.7万人,15-59岁的人口比重达到80.2%,是全市32镇街之最,这也使得张槎成为了“最年轻”的镇街。这样的人口结构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产生诸多消费和生活需求。但当前张槎的城市配套仍难以匹配现代产业工人、高端人才的需求,尤其缺少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商业配套。据统计,张槎本地学位资源存在近1/3的缺口,有市人大代表指出,张槎片区目前缺乏商业配套及氛围是其难以吸引人才落地的关键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张槎身上有着佛山乃至大湾区城市镇街的共性:务实勤奋、土地紧俏、实业为基,急需在变局中快速灵活地谋寻新赛道、新方向。站在禅城区重返制造业主战场、打造“佛山之心”的历史机遇下,张槎如何打开城市格局,持续做好都市制造、城市配套、城乡融合和基层治理,已经成为摆在张槎面前的必答题。

3

突围

扬产业优势、补城市短板,实现“产、城、人、文”四维融合发展,迈向“城市中心”。

产业当头:具有辐射力的创新强核

张槎的答卷已经开始书写,关键词是“中心”。

当前,张槎明确“1368发展思路”,锚定“坚持制造业当家,加速全域中心化”的目标,对28.7平方公里的辖区进行格局重塑,扬产业优势、补城市短板,实现“产、城、人、文”四维融合发展,迈向“城市中心”。

在步入玉带路上的顺盈嘉产业园之前,首先被它的外观所吸引:大面积的玻璃帷幕和灰白色典雅外墙,像是一座竣工不久的写字楼。然而,当你在走进它高达7米的楼层,搭乘载重十吨的宽阔电梯时,才明白过来,这里是一栋容积率4.5的都市工业载体,将打造张槎乃至禅城“工业上楼”的典范。

这是张槎对土地之困的答案,也是对未来城市定位的重新思考:大湾区总部高地、强中心科创走廊、都市圈数智新城。具体而言,就是做宽做厚季华路总部经济带探索建立“总部 基地”模式,加快先进制造业总部项目落地;打造禅西大道科创智造产业带,探索建立“研发 制造”模式,做强科创功能,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做强都市型工业主题园区,依托都市工业载体,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

由此将带来产业格局的调整,强中心科创走廊集聚科创机构、人才团队和服务平台,成为研发和科创动力源;一线生产基地、企业为研发和技术转化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总部及主题产业园区,奠定产业基础,集聚龙头企业。从而使张槎成为极具辐射力、创新力的禅城产业新中心。

“目前,作为‘中部强核’,张槎要构建什么样的带动性经济,如何带动其他产业和区域形成良好互动,这是一个前瞻性实践探索,张槎要成为重要的担当。”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穆向民对张槎的创新强核引领充满期待。

城市格局:区域跃升式发展的引擎

一座“中心”城市,不能没有产业,也不能只有产业。为此,张槎规划了特色鲜明的8大片区:高端装备制造片区、聚锦科创片区、总部经济集聚片区、织梦小镇片区、文创商业片区、文旅融合片区、高铁枢纽新城片区、高端商住片区,从产业、文旅、商业、交通、居住等范畴,全面拉开城市格局,提升城市能级。

比如文创商业片区以佛山创意产业园、佛山传媒K-PARK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将打造集“商务中心 商业孵化 文创基地 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禅城第二商业中心。以王借岗-外滩为中心的文旅融合片区,坐拥“汾江源”,将打造集体育健康、亲子研学、特色体验展览于一体的文创、文旅主题中心的王借岗“酷玩天地”。而西部临近东平河的高端商住片区,则为产业人才扎根发展,提供高品质生活配套。

“张槎的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也处于建设过程中,优质企业和战新产业青睐这里的吸引力在哪里?”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表示,一方面是张槎已经形成的产业氛围,另一方面是后期叠加的交通、文旅优势正形成新的发展后劲、潜力,“这就是区域跃升式发展的引擎。”

针织名镇、科创高地、都市制造……这些都是张槎的标签。迈向新一轮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竞争,张槎要扬鞭自奋蹄,宣传续力讲好都市制造业的故事,也要写好制造业都市的文章。同样,也需要市、区两级强化统筹规划,给予一定的资源倾斜,支持张槎配优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

迎着“重返制造业”和“禅西中心化”的浪潮,张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诚如何永庆所言,“我们对战场充满信心,压力虽大,但我们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再过两三年,相信张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