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崂山速度: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强引擎”(青岛崂山区新旧动能转换招商引资)
以“最快、最高效”为导引的行政综合服务体系的模式创新大范围发力,为崂山推进大项目建设打造着一项项“升级版”推进器,显现着推动崂山新一轮发展的一种强大动能——
崂山速度: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强引擎”
10分钟,6小时,5个月。这些貌似寻常的时间长度,却是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发展史册力透纸背的注脚。
10月13日16:00,青岛宜家家居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彼时,距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到崂山区行政审批大厅提交设立材料仅10分钟,距该公司竞得土地也不足6小时。
只争朝夕。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崂山区以最高行政效率为核,打造着一项项升级版“推进器”,集合成强大的“动能引擎”,呈现出新一轮发展的澎湃之势。崂山速度,不仅仅是数字的表述,而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前不久在崂山区作出增资决定:注册资本由30亿元增加至140亿元。今年3月初,崂山区得知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有增资和扩大经营范围计划后,迅速启动双方洽谈。仅用5个月,110亿元增资款就一次性实缴到位,刷新了崂山区招商引资的纪录。
崂山速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惊喜。
整合机构职能、重组要素资源、打造发展平台……机制创新是“崂山速度”的支点
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迭代优化。崂山区审时度势,用独到的思考实现着一系列有穿透力的机制创新。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说,尽最大的诚意、用最优的服务,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早日造福崂山,是崂山区所秉承的“为投资者着想、助投资者成功”的一贯宗旨。
攥指成拳,由此及彼。2015年8月,崂山区整合青岛高科园管委、区科技局、区科协、区创业服务中心四家单位,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区级科技创新委员会。崂山区科创委成立后,致力于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制定了“1 X”政策扶持体系,以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和重点项目为引爆点。
再有两个月,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乐复能通过GMP认证后,将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作为一名留学人员,董事长刘龙斌博士对此颇多感慨:2个月的时间完成13000平方米生产楼建设,5个月的时间完成精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这一切对于一个生物医药项目的建设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从2015年8月破土动工到2016年5月建设竣工,杰华青岛生产基地在10个月内建设完成,缔造了生物产业创新领域的“崂山速度”,创造了生物药厂建设的世界纪录。
是什么让杰华生物医药项目在短短10个月间建成投产呢?为确保杰华生物项目快签约、快落地、快竣工、快见效,崂山科创委坚持一切为项目着想、一切为项目铺路、一切为项目服务,全心全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面对园区建设用地资源稀缺、少量土地办理用地手续周期长,历史遗留问题多等一系列困难,崂山区主动对接,提出了破解土地、房产、国资问题的诸多方案,为项目投入建设扫清障碍,提速增质。
崂山区已经驶入创新创业“快车道”,正在创造一项项令人刮目相看的“崂山速度”:青岛创客大街从有初步合作意向到正式开街,只用了4个月;巨峰创业大厦从洽谈到签约只用了2个月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从开始洽谈到签约揭牌仅用时2个月,场地改造装修仅用20多天……
今年,崂山区借鉴科创委的模式,将崂山风景区管理局、区旅游局、市啤酒节办公室和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四家单位进行合并,成立了区级旅游发展委员会,整合旅游职能、优质资源、运作平台、人员力量等,将旅游业作为拓宽富民新路子的重要支点,把美丽乡村变成崂山人民的美丽产业和美丽生活。
突破禁锢,将创新的细胞渗透到政府管理的每一个层面,流程再造,牢牢夯实“崂山速度”之基
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变革理念。崂山区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创造性地将其引入行政综合服务效能的优化中。“崂山区要用工程的方法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尽快形成崂山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新局面。”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燕说。
崂山区突破禁锢,将创新的细胞渗透到政府管理的每一个层面,通过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品质,从而夯实“崂山速度”之基。随着《崂山区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工作办法》实施,目前基本形成区、局、街、企四级联动配合机制。
今年3月初,得知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有增资和扩大经营范围计划后,崂山区迅速启动双方洽谈,6次赴北京中信证券总部协调推进。经过十余轮争分夺秒的艰难洽谈,崂山区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夺得先机。
双方在6月中旬明确了项目落户意向,8月上旬确定项目框架协议。
为促使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由30亿增资至140亿,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主动联系企业,利用微信在线审核企业登记材料,第一时间解答企业问题,确保签字盖章“一次过”,提交材料“零退回”……在得知企业8月25日急需对外上市公告的情况下,崂山区企业注册局提供延时服务,在24日当晚21:30企业提交相关材料后,安排专人当场受理,22:15,企业顺利拿到营业执照。据了解,增资后该企业保守估计5年实现税收30亿元。
崂山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的“政企合作智能登记”模式,着力达致一种境界:立刻就办,立等立取。崂山辖区内的海尔集团专注于面向全社会搭建孵化创客的平台,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思维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主动同海尔集团对接,搭建起政企合作智能登记平台。利用该平台,企业设立由原来经历十多个流程节点变更为“一键设立”,领证等待时间变为“立等立取”。在这一平台上,企业登记申请更是实现“零退回”,整个注册登记流程发生颠覆性变革。
流程再造的“红利”同样惠及广大小微企业。今年6月1日起,崂山区将审批监管流程化繁为简,推出了“一窗受理,全域通办,属地管理”登记模式,打破了分辖区、分层级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的固有格局,畅通申请人自主选择登记场所、登记服务的渠道。这一模式对注册资本50万(含)以下的公司制企业“享受”跨区域、一窗口、零距离”服务。
成立于2016年11月的青岛海通胜行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电商、仓储物流及智能制造的无人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今年8月就拿到京东商城、联合利华、上汽通用等知名电商或跨国公司的2000万订单。总经理孙福斋说,公司最初注册资本只有617万,公司成立第二个月就得到巨峰创投的800万元和清控科创150万元的投资,2个月解决了8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崂山速度”让公司用最小周期实现了从投资、孵化、资源链接、团队建设的发展闭环。
这种流程再造,改变的不仅仅是行政监管审批形式,更是对区域发展的全新定位,引发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刻变革。从某种角度而言,流程再造本身就是一段破茧化蝶的幻化,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
立说立行,提速再提速,压缩再压缩,提效再提效,锻造“崂山速度”加速器
如果说言行合一,有诺必践的工作状态是“崂山速度”的发动机,那么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就是“崂山速度”的加速器。
如今,“崂山速度”不仅成为崂山区新的工作作风,也成为一方区域发展风气、发展环境的写照。崂山区创新地开展双包双促活动,将项目“包”给区级领导。活动开展以来,34位包项目区级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工地一线,实地了解情况,解决制约难题。海信全球研发中心二期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拆迁量大,区级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现场办公会,在3个月内就完成了供地。
崂山区科创委开展“一线工作法”,即:组织全体党员到一线征求意见、到一线调查研究,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总结经验,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任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创新,全力推进全区重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本来已经做好了跑马拉松的准备,怎么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出乎意料!‘崂山速度’已呈现一种境界,提速再提速,压缩再压缩,提效再提效。”中科曙光青岛公司总经理张世龙在崂山区政务办理大厅领取公司营业执照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崂山区与中科曙光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在崂山区建设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作为国内高性能超算的领军者,中科曙光将在崂山区建三个国家级实验室,新增200项知识产权,带动相关产业链,未来5年创直接产值210亿元,未来10年新增产值1000个亿。
张世龙通过网络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交了企业名称登记申请。按照以往经验,免冠行政区划名称核准周期较长,申请提交后张世龙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但崂山区给了他们一个惊喜,在这一项目进行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登记申请过程中,崂山区市场监管部门启动了大事专办“招商专员”服务,急事快办“绿色通道”服务,要事特办“局长直通车”服务,三项特色服务齐发力,试水登记材料寄递、容缺受理等创新举措,从名称核准到设立登记全程用时仅七个工作日,创造了免冠行政区划企业登记周期新纪录!
崂山区群策群力打造“扁、平、快”工作体系,使各方拧成一股绳,已如“多米诺骨牌”般在各个层面推及,从大项目推进,到民生服务的各个领域。
居民办个房地产证排队抽号,多次跑腿,费时费力,早已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而今, 崂山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给了人们一个不小的惊喜:通过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权证办理“最多跑一次”。今年8月,崂山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制作的微信公众号测试上线,市民张先生前一天通过手机拍照网上递交材料,通过初次审核后,根据预约好的时间带着材料到现场复核,当天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洪炉无久停,日月速若飞。统计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崂山区总投资900亿元的140个项目中,62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78个项目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崂山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8.58亿元,增长18.2%,增速居全市首位;崂山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1.39亿元,增长15%,增速继续领跑……“崂山速度”不断创造着、刷新着纪录,令人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