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iPad Pro测评 性能和价格大幅提升到底值不值得买(apple ipad air 10.9英寸2020年款)
作为苹果史上最贵的iPad Pro,性能相比上一代大幅提升,除了性能外,新款iPad Pro全面屏设计也是一大亮点,那么 性能和价格大幅提升到底值不值得买,小编这里为大家带来新款iPad Pro测评。
全面屏的 iPad Pro 非常美观,但手感一般
iPad 弧面的背部机身设计延续了 7 年之久,作为 iPad 的长期用户,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圆润贴合的手感。
新 iPad Pro 线条硬朗、棱角分明,像是压扁的 iPhone 5,这让手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硌在手指上不是很舒服。
▲ 新 iPad 的摄像头更大,不再支持光学防抖,WiFi 版和蜂窝版都有天线条(样式有区别)
尽管新 iPad Pro 比上一代薄了 0.2mm,但实际手感却恰恰相反,人手对厚度的感知基本来自机身边缘,弧面的设计自然要更讨巧一点,即便从对比图上看,也很容易产生错觉。
▲你觉得哪个更薄?
棱角分明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 Apple Pencil 吸附在机身上,但我觉得这种体验「倒退」的设计仿佛暗含一种隐喻:老款的机身圆润,给人容易手持的感觉,但新款长时间手持不舒服,因为它定位就是个「桌面设备」。
受益于「全面屏」的设计,新 iPad Pro 上下边框得以大幅缩窄,不过为了保持边框等宽,新 iPad Pro 的左右边框宽度有增无减,整机的宽度直接增加了 4.4mm,但这对于竖向持握来说是个好事,既不会遮挡显示区域,也降低了误触的可能——抛开持握手感唯窄边框论都是耍流氓。
新 iPad Pro 机身圆角的弧度变得更大,更贴合手心。
显示屏幕也随之变成了圆角屏幕,这种等边边框+圆角屏幕的设计,让 iPad Pro 的正脸变得和谐美观,如同一个完美的电子相框。
不过,新 iPad Pro 的显示屏圆角的弧度是远远小于机身弧度的,或许是考虑屏幕显示面积,它没有 iPhone XS 和 Apple Watch Series 4 那种平行嵌套的美感。
▲新 iPad Pro 砍掉了 3.5mm 耳机插口
没了 Home 键,解锁体验有什么变化?
新 iPad Pro 外形史无前例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砍掉了那颗标志性的 Home 键,换上了 iPhone X/S 的 Face ID。
Face ID 的体验我们早在 iPhone X 的评测上详述过,相比指纹识别,它在安全性和交互上具备优势,但在部分场景的效率上不及指纹识别,比如你可以在口袋中就完成解锁操作,但依赖面部解锁的 Face ID 就必须掏出手机。又如晚上侧躺着床上,面部解锁手机就几乎不现实。
在 iPad 上面部解锁的情况稍有不同:首先没几个人会把 iPad 装在口袋,你也不大可能在侧躺的时候使用 iPad,大部分时间它放置于桌面,拿起解锁,一切很自然和顺畅。
唯一的问题是,iPad Pro 没有 iPhone「抬起唤醒」的功能,每次拿起 iPad Pro,你都得手动点亮屏幕,或者点击电源键,然后上滑屏幕。
Touch ID 指纹识别可以同时完成点亮屏幕和指纹验证解锁两部操作,对我来说,Touch ID 可能更方便一点。
为了适应横屏办公时的场景,iPad Pro 的原深感摄像头支持横向解锁。不管什么方向手持 iPad,都能进行解锁。只是偶尔手指会挡住摄像头,这时候系统会有箭头贴心地提醒你。
近一周的使用,我发现 iPad Pro 的人脸识别倾角似乎大于 iPhone,它的解锁成功率更高,即便 iPad Pro 不那么垂直面部。
与 iPhone X/S 一样,原深感摄像头让 iPad Pro 支持 Animoji 和肖像自拍。我想 iPad Pro 起售价的提升,一部分是因为这个元器件吧。
换了 USB-C 接口,带来什么变化?
iPad Pro 硬件上的每一点变化,都在朝着「桌面电脑」的样子进化。
最好的例子就是它用了和 MacBook 一样的 USB-C 接口,这意味着 iPad Pro 的连接性更好,有大把的适配线可以连接外置存储,甚至连接显示器。
我时常会用相机连接 iPad 来快速导入照片,之前就必须采购一根价格不菲的 Lightning 转 USB 线,现在直接掏出自带的 iPad 适配线就可以搞定了,照片的导入速度更快。
新接口还让 iPad Pro 可以外接更高清的 4K 显示屏——但碍于没有鼠标、触控板之类的间接交互方式,大部分应用在外接显示器上只能显示 4:3 的区域。
iPad Pro 也可以给手机充电了,如果你随身携带 iPad Pro,充电宝基本上可以省掉了。
屏幕增大 0.5 英寸,新 iPad Pro 真·看剧神器
新 iPad Pro 采用了与 iPhone XR 相同的「Liquid Retina」液态视网膜屏,也拥有 ProMotion 和 True Tone,即便在强烈的室外阳光下,屏幕看起来也一样明亮清晰。
这块屏幕也延续了 120Hz 屏幕刷新率,习惯了这种视觉的流畅,我甚至会觉得 iPhone 有点卡。
不管怎么说,在有朝一日用上 OLED 显示屏之前,这块屏幕已经是 iPad Pro 上最好的了。
新 iPad Pro 依然有大小两个尺寸版本,得益于更窄的边框,12.9 英寸在保持屏幕不变的情况下大幅缩小了机身体积,而小尺寸款从去年的 10.5 英寸增大到 11 英寸。
▲11 英寸 iPad Pro 和 12.9 英寸 iPad Pro
11 英寸 iPad Pro 在桌面和手持两种场景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但作为手持设备,12.9 英寸显得太大了点。
就像厚度带来的判断失误,数字依然是不可靠的,起初我以为增大的这 0.5 英寸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实际显示过程中,这点变化大大超出我的预期。
从分辨率可以看出,11 英寸新 iPad Pro 在纵向增加了 164 个像素,它从原本 16:12 的屏幕比例变成了约 16: 11。换句话说,新 iPad Pro 屏幕变得更加修长,这意味着在显示视频的时候,它呈现的画面更大。
▲11 英寸 iPad Pro 和 10.5 英寸 iPad Pro 播放视频对比
如果你经常用 iPad Pro 看剧,这个体验的提升会非常明显。
更宽的屏幕,也让新 iPad Pro 能够呈现更丰富的文字内容。实际上,在浏览网页和写文档的时候,我基本上不会因为视野狭窄而限制了效率——实际上,11 英寸的 iPad Pro 的窄边宽度已经超过了 12 英寸的 MacBook。
▲未适配新 iPad Pro 的 app 屏幕两端留有黑边
但很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第三方 app 目前都没有适配 11 英寸的 iPad Pro,这些 app 在新 iPad Pro 上两端会留出黑边。相信 iPad Pro 开卖后,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
Apple Pencil 更像一个合格的配件了
iPad Pro 的两大配件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是那根铅笔,第二代 Apple Pencil 变成了哑光的材质,变轻变短,笔杆其中一面是扁平状,可以吸附在 iPad Pro 机身一侧,就像 Surface Pro 那样。
吸附不分左右方向,磁力很大,靠近机身中间啪的一声就可以吸附上去。第一次吸附的时候,Apple Pencil 会自动与 iPad Pro 配对,屏幕同时弹出 Apple Pencil 的动画效果,就像 AirPods 配对手机那样。
吸附后 iPad Pro 会自动给 Apple Pencil 充电,屏幕也会弹出电量信息,相比前一代近乎反人类的「蒲扇」充电造型,新设计不仅更自然优雅,还可以让 Apple Pencil 时刻保持电量。
Apple Pencil 吸附的磁力看起来不够稳固,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脱落。它只是为 Apple Pencil 提供了一个安放的空间,并不是解决收纳问题的稳妥方案。
但令我意外的是,这五天时间,这根笔从来没有在我的包里脱落。
对于丢三落四的朋友,我还是强烈推荐苹果官方的镌刻服务——你在笔杆子上刻上自己的大名和手机号。
Apple Pencil 的操作也变得更加高效,两次轻触笔杆便可以激活附加功能,比如快速切换为橡皮擦和笔刷,你也可以在系统设置里自定义其他功能。
苹果工程师几天前向我展示了一根劈开的 Apple Pencil,短短几寸空间集成了许多元器件:中间是无线充电模块,笔的两侧安装了磁铁,笔的前端是触控感应区,笔的后端是电池和蓝牙天线。
由于新 Apple Pencil 结构重构,所以旧款的 Apple Pencil 无法在新 iPad 上使用,反之亦然。
唯一不变的是 Apple Pencil 的笔尖,所以书写的触感和第一代没有区别。
尽管变得更加易用,但 Apple Pencil 仍然不是 iPad Pro 人人必备的配件,它更多是作为设计师和画家的创意工具存在,而非一根替代手指的触控笔。
如果你需要用 iPad Pro 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那智能键盘就不可或缺了。新款的智能键盘带来了机身双面的保护,也改变了老款合盖时高低不平的现象,代价是更厚更重。
新 iPad Pro 的智能键盘可以调节两种机身倾角,但我觉得这两种倾角都过于垂直。
新的键盘的结构稳固了许多,iPad Pro 机身内置的大量磁铁可以让它紧紧吸附在键盘上,完全不会脱落。不过放置在大腿上,依然有头重脚轻的问题。
新键盘依然是全尺寸的键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11 英寸 iPad 机身尺寸变化不大。键盘的手感跟上一代没什么区别,键程偏短,手感偏软,不太适合长时间的文字输入。
性能炸裂,当之无愧最强 iOS 设备
如往年惯例,新 iPad Pro 搭载的芯片和三月前的 iPhone XS 同卵双生,虽然 A12X 代号只多了一个字母,但它的晶体管数量从 69 亿直接堆到了 100 亿个,架构升级为 8 核 CPU+7 核 GPU。
苹果表示,新款 iPad Pro 单核性能提升 35%,多核性能提升达 90%。图形处理速度是上一代的两倍,第一代 iPad 的 1000 倍。苹果甚至强调,新 iPad Pro 超越了目前 92% 的便携 PC 的处理器性能。
Geekbench 的跑分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新款 iPad Pro 的单核和多核得分分别是 5026 分和 18131 分,几乎是 Android 阵营主流旗舰 CPU 性能的两倍 ,即便面对自家旗舰 iPhone XS Max,也毫不示弱。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个分数已经可以与 2018 款 15 英寸 MacBook Pro 不相上下。
相比 CPU 的提升,A12X 更强大的性能体现在 GPU 和神经网络引擎上。
新 iPad Pro 在 GeekBench CPU(Metal)的跑分达到了惊为天人的 42043 分,几乎是 iPhone XS Max 的两倍之多。
对了,1TB 存储的 iPad Pro 搭载了 6GB 的运行内存,而 64GB、256GB 和 512GB 配置中配备的依然是 4GB 内存。
感觉苹果离发布 A 系列处理器的 MacBook 不远了。
iPad Pro 在用强悍硬件制造能力解决一个高于产品的问题
所有脱离软件体验谈跑分的行为都是耍流氓。由于两台设备芯片的指令集不同,跑分数据并没有实际意义,反倒容易让人以为 iPad Pro 可以胜任所有 MacBook Pro 的事。
去年 10.5 英寸 iPad Pro 升级 iOS 11 后,我用它做了一个 16 小时办公实验,当时,我以 macOS 的桌面体验为基准,对 iPad Pro 的效率打了分:
即时通讯:70%
开会(含演示、记录):120%
审稿:100%
写作(含查资料):30%
邮件批复:120%
图片后期:90%
视频后期:50%
便携:200%
这个分数依然适用于今天。新 iPad Pro 除了硬件性能更强,综合体验更好之外,在效率上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三年 iPad Pro 的进化,充分证明了苹果强悍的硬件制造能力,但这不足以解决一个高于产品的问题。
我是一个能用手机平板干活就坚决不用电脑的人,在我看来,iPad Pro 在成为一款可以放心的生产力设备之前,它至少还有 4 个掣肘:
在 iOS 上依赖触控和键盘的配合交互,不如触控板高效。
iPad Pro 的多任务处理如分屏方案只能承担简单的工作。
iPad Pro 的文件管理机制仍然是移动设备的思路。
大多软件依然只是 iPhone app 的放大版,并没有带来桌面级的体验。
第四个问题可能是苹果的当务之急,如今的 iPad Pro 已经是一个足以承载高级应用功能的开发平台。在发布会现场的演示中,Adobe 的工作人员可以在 iPad Pro 顺畅地操作真·Photoshop,而那张演示的 PSB 格式图片,足足囊括了 127 个图层。
Adobe 一位主管告诉我,如今 iPad Pro 的性能已经完全不亚于不少桌面电脑,而在诸如 HSL 等效果的处理上,用手指操作其实更方便直观。
iPad Pro 的硬件性能越强,却越发暴露出其软件性能的羸弱。除了极少数像 Affinity Photo、Procreate 这样可以对标桌面级应用的 app,大部分的 iPad 应用还只是单纯 iPhone 的放大版,Photoshop 也还要等到明年。
过去两年的情况就好比:苹果造了一个跑车的引擎,但大部分开发者还想象着它当年马车的样子,然后造出了木轮子。
在 iPad Pro 真正跑上高速公路之前,苹果或许应该作出表率,比如提供一个更强大的 Safari,比如让 Final cut Pro 跑在 iPad 上。
期待有一天背上行囊前,让我纠结的不再是 iPad Pro,而是那台沉甸甸的 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