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点击图片进入投票通道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 40本候选之“非虚构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2018年,资深名家持续发力。他们在小说创作领域,成果甚丰,“扎堆”亮相。李洱集13年之功写出《应物兄》,在岁末给文坛带来惊喜。贾平凹写出《山本》,王安忆拿出《考工记》、刘亮程推出《捎话》,莫言也写出短篇小说新作《等待摩西》。程永新尤其提到李洱集13年之功写就的80万字长篇小说《应物兄》等等。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作家、文学评论家邱华栋说,2018年国内文学创作上,在长篇小说的领域内,成绩较为突出。“像徐怀中先生这样的快90岁的老作家,老当益壮,发表了新作。”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2018年的长篇肯定是个丰收年景,卓有分量的好的长篇已经不少了。直到12月底月内还会有力作出现,包括一些名家的作品。白烨还分享了他阅读所及的2018年的四部值得关注的好作品。

非虚构写作依然深受欢迎。因学者、作家、诗人和普通人的加入而更加勃兴而多姿多彩,值得更加关注。比如写藏地人文几十年深有成果的马丽华,拿出了最新作品《青藏光芒》,全景式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各个不同阶段的历程。但是,近一两年,在非虚构领域内,像阿来的《瞻对》,梁鸿《出梁庄记》这样引发文学界高度关注的经典作品,还是少了。对此,李敬泽和阿来都提到,其实非虚构要写好,非常不容易。在李敬泽看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小说还难写好。一篇小说,待在房间里一年,或许就给弄出来了。但要写出一个好的非虚构作品,光待在屋里,还真是不行,必须要走出去,走到广阔的大地上,感受最真实的东西。”阿来还提到,要写好非虚构作品,对于一个写作者的见识、判断能力要求极高,“比如在面对一个高科技课题,写作者自己必须要对这个课题,深入进去,对该课题的过程、亮点、意义,有相当程度深的了解、理解,然后用文学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爱读,爱看。每一次写作不光是写出作品的过程,也都是一个自我学习过程。”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严肃文学与技术的关系也越来越近。比如有人还尝试用大数据分析文学。比如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扫描解析在《收获》40年(1979-2018)上680位作者发表的1618篇长中短篇小说,从中获取经典作品的“密码”,从主题词、题材分布、故事曲线、情感类型,试图捕捉过往40年文学作品风格的变化趋势。邱华栋表示,“传统文学刊物和网络文学,有一种互相借鉴和互相启发的趋势。像《人民文学》《收获》都进行了新旧媒体融合的方式。”邱华栋还提到一个印象,“2018年的文学活动,非常多。各地文学活动,包括诗歌,结合当地地域文化活动。在下半年经济下行的一种社会背景下,文学活动成了一个亮点,起到了暖人心、聚人气的作用。”

“年度图书”评选的程序步骤如下:编辑部将2018年整年内,在封面新闻宽窄频道“当代书评”栏目上报道推荐的优秀作品中,重点参考专业评审团的建议,精选整理出40本,作为“年度图书”候选书单(分为虚构、非虚构两大类)。候选书单及其相关介绍将被封面新闻APP上,接受读者线上投票评鉴。同时将40本图书候选名单分别发送到由批评家组成的专业评审手中。最终综合网络读者投票评鉴人气和专业评审判断,最终评选“年度十大好书”(另有十本获得“年度十大好书”提名)。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共40部,排名不分先后)

非虚构类作品(共20部)

1.《会饮记》李敬泽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有著名的《会饮篇》,寓意新酒神精神的复苏。“会饮”被李敬泽拿来取成他最新散文随笔集的名字《会饮记》。该书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在《十月》杂志专栏刊登的系列随笔。《会饮记》的写作结构被称为有钱钟书管锥篇》风范。十二篇散文,每篇都由一个现实的触点切入,这个现实的触点或是一次谈话、或是一次会议、经历。像是他的记事本,又是他古今中外、天马行空的精神活动的地图。这本书被评论界形容为“一幅当代智力生活和精神社交秘密地图”。李敬泽是大评论家。评论别人,评论得太好,以至于让读者觉得,他应该亲自动手写独立的文学作品,才更对得起他的才华。他的作品,不用过于较真是散文随笔还是虚构小说,都是有滋有味,有见有识。

2.《人间宋词》李亚伟 时代文艺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熟悉李亚伟的都知道,身为“莽汉派”诗人代表的他,是语言的顽童,是诗坛的游侠。如果说诗歌是语言的黄金。按照这个比喻,李亚伟是一个手握重金的人。如今他又握着重金铸造的武器,向宋词发起进攻。他的收获是令人惊喜的。然而他并没有以写书为首要目的,“我主要是写着玩。我的所有写作,都是把自我娱乐放在第一位的。我写作,首先是我自己高兴写,写着过瘾。”2018年7月,李亚伟的“过瘾”感受成果,被收集成书,以《人间宋词》之名出版。在这本书中,李亚伟逐一破解16名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词人,带着诗坛顽童的灵感,才子不羁的文笔,惊诧读书圈。

3.《青藏光芒》 马丽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在高原藏地书写领域,深入藏地几十年、写出诸多散文纪实精品的马丽华,在文学界口碑甚高。李敬泽、阿来都很欣赏马丽华已经持续几十年的藏地写作。2018年,她的新作《青藏光芒》,依然是一部纪实之作,但以前题材重点有所不同:从人文故事、历史文化转向自然科学,瞄准青藏高原的科考历程。全景式地记录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科学家团队考察青藏高原的艰辛经历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并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对青藏高原作了全面的介绍,散发出耀眼的科学之光和人文之光。既是一本了解青藏高原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向科学家和科学精神致敬的人文之作。通过这部致敬高原、致敬高原探索者的《青藏光芒》,提供了一个从科学打开西藏的方式,也正因此,马丽华对西藏的书写也更加完整。

4.《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王笛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社会组织。但长期以来,袍哥基本处于“戏言”层面,多存在于文学和舞台作品。他们的形象在历史中影影倬倬,真假莫辨。王笛试图褪去蒙在“袍哥”身上的神秘面纱,用严肃的学术研究向世人展示、剖析这一群体。在这本书中,王笛以袍哥雷明远的故事为中心,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书中还试图展示出“现代”之前成都社会秩序的基石。袍哥既有暴力的一面(杀死自己的女儿),也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他们处在官方《政府)和个人之间,是社会得以运转的纽带。王笛教授令人信服地揭示出这个群体的“集体画像“,他们对道德(可能是旧道德)的捍卫,对信义的坚守,都让人印象深刻。

5.《宋徽宗》 伊沛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来,还没有西方一流学者为普通读者写一部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的传记。《宋徽宗》则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海外汉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博士,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伊沛霞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宋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宋徽宗》是她的最新一本历史研究著作。伊沛霞试图抛开传统史学符号化的道德指责,以“了解之同情”重新审视徽宗。大众多认为徽宗“腐化、昏庸”,伊沛霞却认为,这样的形容,或许过于简陋。她试图将宋徽宗放回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宋徽宗既是皇帝,也是“人”的一面。她希望避开以往的评价框架,以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多种细节,拼织出形象丰富,更贴近真实的宋徽宗。

6.《纸葵》 龚学敏 成都时代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2009年,诗人龚学敏从阿坝州来到成都工作,金沙、三星堆开始频繁进入他近距离的视野。自此,用诗歌的方式走进、甚至可能“破解”神秘的古蜀王国,成了他近10年精神主轴之一。10年阅读,10年盘桓,10年思索,2018年早春,诗人龚学敏拿出三星堆金沙带给他的精神果实——收录《三星堆》、《金沙》两首长诗的诗集《纸葵》。他说,两首长诗都在向古蜀文明探秘,献给这个世界我们未知的神秘。他用500行、从八个角度向金沙的历史和文明掘进、探索,用神秘去解救未知的过去,解释信仰和传承。龚学敏写得极为烧脑。意象驳杂密集,词汇与词汇之间,转换跨度快而大,想象奇崛,想象散发出一种陌生、神秘的气息,跟三星堆、金沙气质契合。这首诗集面世后,得到读者热烈回应。

7.《踪迹史》 蒋蓝 四川人民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多年来蒋蓝对“踪迹”二字紧盯不放。在他看来,一个历史人物的行踪所涉及的自然,人文、地理以及与之相交错的人际兴衰、风物枯荣,形成一张互相牵扯,繁复斑驳的时间之网。在这张网里,可以捞到很多东西,比如没有矫饰的事实。对踪迹的寻觅追寻,并不容易。蒋蓝的追寻不只是故纸堆上拿起放大镜,而更多的是开起车,走起路,来去实地寻觅。从石达开的死地开始,蒋蓝千里追索到石达开在四川一路败退。由石达开的败退踪迹,映照出唐友耕的发迹踪迹。再由唐友耕的发迹踪迹映照出李蓝大军、骆秉章、王闿运、丁宝桢等历史人物的踪迹。而且他不光追逐实地的踪迹,还追逐人心的轨迹。他想知道石达开的内心,唐友耕的内心,王闿运的内心。当这些沾染着关键信息的人物内心被逐一打开,被遮蔽的一些东西,就会被擦亮。

8. 《窥豹录》 胡亮 江苏文艺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窥豹录》中写了包括周梦蝶余光中洛夫、瘂弦、郑愁予、昌耀、吉狄马加、西川、李亚伟、张新泉、尚仲敏等在内的99个诗人。胡亮的文字独特而妖娆,具有“四两拨千斤”之效。在写周伦佑时,他这样开场,“周伦佑抓住他的头发,想要把自己提起来:他双眼圆睁,双手紧攥,青筋暴露,大汗淋漓,似乎马上要瞪掉脚下这颗星球。”评价张枣时,胡亮将张枣与柏桦的友谊知音故事,与诗坛李杜,以及北大海子、西川和骆一禾等诗人友谊佳话相比,“知音故事都是酩酊故事,都是谈话节故事,都是连夜坐火车出门鉴诗的故事,都是奇迹,都是仙境。张枣,柏桦,就这样双向卧底。”对于“个人化”的风格,胡亮也很自信,他自己形容为“极其古灵精怪”。他很坚定自己的路,“就是不想跟任何人‘撞衫’。”

9.《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霍俊明 河北教育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一位学生写他逝去的恩师。一位诗人写另外一位诗人。一个灵魂剖析另外一个灵魂。霍俊明写陈超,是全力以赴的。他动用了自己几乎全部的诗学储备,拿出他全部的诗歌本领。为了写好《转世的桃花》,霍俊明付出巨大的思想努力。他认为,有不少是过于强调和扩大诗人与死亡的关系,并不有助于我们对诗人、诗歌的理解。而且有诗人被消费了的嫌疑。所以,在写陈超的时候,霍俊明没有刻意美化或提升老师,而是要做到对一个丰富生命体的还原。

10.《海天集》 李少君 江苏人民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海天集》是李少君2014年初从海南岛到北京四年多的新作结集,可以从中看到他近年来在诗歌上的探索创新与诗艺上的变化和日趋成熟,及其独特美学风格的典型呈现。其中一些诗作是他到北京后对海南的记忆和描述,那是一个诗人内心沉淀的深沉之作,印证了其“自然诗人”的称誉。其中还收录了作者刚刚完成尚未发表的叙事长诗《闯海歌》,这是献给20世纪80年代人的典范之作,也是献给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的致敬之作。

11.《沈从文的前半生》 张新颖 上海三联书店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四年前,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后半生》出版。2018年,《沈从文的前半生》出版,使得“后半生”和“前半生”合璧,完整呈现出一个文人,从家乡走向外界,所承受的波折、苦痛与光芒。张新颖说,他之所以对沈从文青睐有加,最终是想弄明白:一个人该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在面对外界与时代动荡的时刻,如何为自己找到一个安放灵魂的稳定磐石。说的是沈从文,但何止是沈从文。一个个体的人生浮沉,活得真诚而执着,痛苦而深刻,在时间的河流中,找到自我,完成自我,是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12.《纸上乾坤》李舫 人民文学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纸上乾坤》汇集了作者李舫近些年最有分量的散文创作。在书中,她纵论世界现代艺术史,采撷美术史中的思想珍贝,尽显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回眸与反思和对文化现象的评述。铺展历史的长卷,讴歌生命的宽阔,她以文艺评论者的缜密以及资深媒体人娓娓道来的讲述技巧,清晰而又深刻地把一幅古今中外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幅展现在读者面前,旨在记录时间和先贤的传奇,探究他们的智慧和坚忍,是如何成为后来者在这个喧嚣世界永不迷失的识路地图。李舫的文章中有一种不让须眉的丈夫气,一股浩然之气。

13.《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郑天挺 中华书局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2018年1月,郑天挺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期日记,经过十年筹备、整理,由中华书局出版,这也是他的日记首次公开面世。郑天挺,1924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郑天挺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史领域卓有建树。自1940年起郑天挺担任西南联大总务长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副主任等要职,主持教务、校务等工作。他总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各种工作、人事的纷繁错杂,其中矛盾棼丝难理之状况,可想而知。郑先生于此时,展现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的无私热忱和超人才能,使得事事得宜。日记作为郑先生记录事务,梳理思路的重要工具,记载了大量有关校务的事件和处理措施。内容充实,巨细靡遗,实为研究西南联大校史、近代学术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也是一代学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顽强治学的精神风貌的文字再现。

14.《刻在灵魂深处:80年代之北大记忆》 主编:阿忆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这是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北大学子对大学生活的回忆录,集结了北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们的一百余篇回忆文章。这些80年代的北大学子,称得上是一代娇子,毕业后大都成为多个行业的菁英。岁月荏苒,人到中年,学子们对于生命和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见解。他们追忆往事,怀念青春,也在阐述自我生命。这些回忆虽然都来自北大人,但却可以穿越学校的院墙,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它虽然是个人纪事,却让人感受到整个社会往昔的空气。一代学子们曾经如何思想与生活,他们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往昔与当下,对我们所有愿意更有意义生活的人,都是一份宝贵精神资源。

15.《书写中国:二十四节气》 钟鸣、祝勇、蒋蓝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纵然现代社会技术化思潮甚汹,但像“二十四节气”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牢固扎根。可以说,“二十四节气”,中国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永恒童年。目前书店市场上流转、有“24节气”字样的书籍,大抵停留在通俗类图文并茂的初级文字阶段,并不能充分表达古老文明遗产镌刻在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个人体验。诗人庞培和散文家赵荔红约了包括蒋蓝、钟鸣、阿贝尔在内的国内24位优秀散文家。以每一个散文家书写一个节气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书写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自然物候、历史文化、故乡亲情、生命体验。比如钟鸣写立春,祝勇写雨水,诗人蓝蓝写春分,周晓枫写夏至,于坚写春至。四川有三位作家参与其中:写立春的钟鸣,写处暑的蒋蓝,写小雪的阿贝尔等。

16.《时间升起》李钢 重庆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李钢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李钢开始侧重于散文写作,在各文学杂志及报纸上以专栏等形式推出多篇具有文学价值和文本价值的作品。对于散文,他的本意原是偶然为之,孰料竟一发而不可收,很快就进入了散文写作的高产期。他的散文纵横自如,充满机趣。他的语言风格大气潇洒,举重若轻,幽默智慧,文字洗练果断,极为干净,极有感染力和辨识度。本书汇集了李钢的93篇散文作品,其中不乏发表后被反复转载传诵一时的名篇佳构。

17.《品中国文人·圣贤传》刘小川 上海文艺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写这些圣贤思想家的人很多,怎么写出新意的呢?刘小川的方法是从思想上切入。用思想本身来思考思想。如果说,看一般的阐释经典书,获得的多是知识,那么看刘小川的,就是跟着他一起思考问题。思考人与天,自然与社会,人道与天道,自我与他人,内在与外在,个体与社会,才能与命运,等等关系。刘小川一直是一个西方哲学研究的学者。他擅长以哲学精神,来寻求万物的根本。“登西山而望东山”,西方的哲学思维,给了他窥视中国历史文化的灵感。孔夫子在历史黑暗的最深处一个人闪光,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伟力?刘小川带着许多对历史的疑问和思索,广猎书籍,试图探寻出一个个最真实的圣贤文人。

18.《重读八十年代》 朱伟 中信出版集团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1980年代被公认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莫言、余华、苏童、贾平凹等国内当下一线作家,几乎都是在1980年代崭露头角。作为一名功底深厚的文学编辑、评论家,朱伟近些年开始专门花费时间,对这些重要作家的作品下工夫进行了重读和精读。历时3年,朱伟用25万字,写下了对莫言、余华、苏童、王蒙、李陀陈村、史铁生、马原、王安忆、韩少功10位作家作品“精读”、“重读”后的最新感悟心得,汇成《重读八十年代》出版。与一般的文学批评文章不同,朱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将自己与这些作家本人,作为朋友之间,有着或深或浅来往交流的细节、观察,也用细致的文笔给予表达,从而显得更加有血有肉,生动可观。

19.《鱼刺与花椒》 扶霞·邓洛普 上海译文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扶霞又来到甘肃荒僻的北部,福建的深山,迷人的扬州古城,带着好奇心,扶霞在东方的食物丛林探险,对纷繁的风味从陌生到甘之若饴的旅程,让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中国。她以饮食为线索,用文字记录着视觉、听觉与味觉的感官的体验,也记录着她倾注极大的热情与努力所观察和体验的现代中国。《鱼翅与花椒》的写作方式非常有魅力。读起来是随笔,散文,但也有像小说那样的故事叙述情节。此外,作者的议论深思,更是让人看到食物背后更深处的东西。作者将自己在中国生活的经验,用卓越的非虚构文本形式给予细节再现,让中国人看到他者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的国土与人民。

20.《整个世界慢慢灰暗下来》 龚静染 四川文艺出版社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来了!等你来投票(下)(名人堂2016年度十大图书)

灰暗并不都是坏事。灰在颜色中,往往有高级感。暗室里往往孕育着出令人惊心动魄的光影。一个人走过很多路,历练足够多,就更能欣赏灰暗里蕴含的内涵。作家、诗人龚静染2018年出版的新诗集取名《整个世界慢慢灰暗下来》。标题出自他自己很早写的一首诗的名字。这跟龚静染的诗歌认识也有关,“诗歌是静谧的,它不能有任何喧嚣的东西,诗歌绝对不仅仅是飞扬的句子,它需要让灵魂的尘埃慢慢落下来。”《整个世界慢慢灰暗下来》只收了90多首诗。进入中年之后的龚静染说:“简单、自然、虔诚,这才是诗人成熟的标志。所谓中年之诗,就是对天地的靠近,渐渐脱离个体的混沌,重返天真的境界。”

相关阅读

名人堂•2018“年度十大图书” 40本候选之“虚构类”(20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