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30年⑪|神秘的“909工程”:为何国家领导人说砸锅卖铁也要搞
编者按:
本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三十而立,浦东从农田遍布变为如今高楼林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市委党史研究室采访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参与者、执行者,推出《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上观新闻推出相关口述文章,忆当年筚路蓝缕,也是从历史维度,为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提供新的视角。
【口述前记】
夏钟瑞,1949年6月生。1995年起担任上海市政府信息办主任。1996年起担任上海“909工程”办公室主任,1998年4月起,历任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华虹集团总裁。2001年起,到华虹国际(美国)工作。任职期间,亲历了电子工业部与上海市合作建设国家重点工程——“909”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的全过程。
口述:夏钟瑞
采访:贾彦、宋晓东
整理:宋晓东
时间:2019年12月10日
我之前不是做半导体的,对半导体行业不了解,也是边做边学,在工作中不断了解半导体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虽然半导体产业的直接产值不是很大,但以它为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连带作用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半导体行业产业链很长,产品门类又很多,技术、市场有着独特的规律,而这又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息息相关。
中国的半导体起步不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比日本还早。然而经过30多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在规模、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产品产量和档次难以满足国内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直到改革开放,我们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条件,才迎来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契机。浦东大开发进一步促进这个有利条件,才有了之后“909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吸取教训,“909”落地上海
在“909工程”之前有,国家在半导体建设方面还有907(绍兴)、908(无锡)工程。之所以要做909工程项目,是因为前面的两个项目遇到了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中国半导体产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1995年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韩国,在三星公司考察半导体工厂的时候非常感慨:“以前我们认为半导体产业美国、日本很强,现在连台湾地区、韩国都起来了。”江泽民回国之后,在一次专门会议上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把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产业搞上去。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此之前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组长,时任副总理朱镕基此前在国家经委和上海工作期间也推动半导体方面的工作。三位领导定下来要上“909工程”,实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大发展。
当时国内的技术至少落后国际主流技术10年以上,为此“909工程”摒弃亦步亦趋的常规发展思路,采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新思路,引进世界先进的微电子技术,高起点建设,力图实现中国微电子发展大跨越。1996年3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909工程”项目立项,其核心工程是投资百亿建设一条8英寸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中国电子产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
“909工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所以是政府推动、企业和市场运作。4月9日,具体承建“909工程”的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1月27日,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奠基仪式在浦东金桥开发区举行。
作为国家项目,909工程选择落地在上海,体现了中央和电子工业部对上海的信任,同时也是吸取了以往工程的经验教训。之前908工程遇到的一个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光是审批就搞了5年。而根据“摩尔定律”,在这期间国际半导体产业升级了两代。国内的审批流程赶不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了工程投产即落后的局面。所以最后把“909工程”项目落地上海,还是考虑了上海的行政效率。上海的管理能力和效率都比较高,而且也有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实际上,后来“909工程”项目18个月即建成投产,也重复印证了项目选择落地上海的正确。
当然,“909工程”项目落地上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促进浦东开发开放,推动浦东大发展。所以公司一开始起的名字就叫“华浦”,后来才改为“华虹”。浦东大开发中,金桥的定位是出口加工区,张江的定位是半导体和医药。但是当时金桥开发区较为成熟,前期积极地做了大量工作,所以最后定下来项目落在金桥。在张江开发区发展起来了之后,我们后来把华虹集团总部搬到了张江开发区。
特事特办,全力保障“一号工程”
为建设“909工程”,电子工业部和上海市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电子工业部是时任部长胡启立担任组长,上海领导小组组长由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担任。我被任命为“909工程”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日常的支持联络工作。我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让我去做909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是负责部市和市内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沟通协调。当时我提议经批准,把计委、经委、浦东新区、海关等相关部门联合组建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班子,大部分人都是兼职。办公室主要有几项任务:一是与中央各部委联络,汇报工作;二是负责工程与本市各方面的协调;三是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909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部市领导的联席会议拍板决策。
为推进项目迅速开展,也是借鉴了之前相关工程的经验教训,所以909工程很多事情都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实施落地非常快。909工程总投资额超过百亿,是当时中国电子行业最大的投资项目。这么大一笔钱,能否及时到位用于建设非常关键。这笔投资采用部市联合出资和部分银行贷款的形式,60%由电子工业部代表中央出资,上海出资40%。
为保证建设资金尽快到位,909工程的中央资金采用了专门立项、特别管理的办法,由李鹏直接从总理基金中调拨到电子工业部的账户上,保证随时使用。上海的资金由市政府领导韩正调度,工程准备和走流程并行,为我们顺利开展工作争取了时间。
还有,按规定政府官员不能在企业任职,但是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央决定让胡启立担任董事长,华建敏(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张文义(时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担任副董事长。再比如当时我们投资的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设备采购,按规定都要在海关缴税。这是个很大的数目。经我们申报海关总署、国务院批准,给予我们减免税的政策。这也都体现了特事特办的原则。
在中央和上海两个层面对于工程的重视和关心下,909项目建设的一切需要不仅开绿灯,而且还提供“开道车”。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各方面的保障,浦东新区各项优惠政策给与落实,从而确保了工程建设安全、按质、提前完成。事实证明,909项目放在上海放在浦东,是完全正确的决策。
技术合作,华虹NEC逆境发展
工作班子搭起来了,公司成立了,工厂也投入了建设,但是我们还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我们缺少核心技术,缺少需要主流技术的设计定单、缺少有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半导体芯片在中国的市场需求很大,比如计算机、电视机、通信设备等行业,但是这些企业没有自主的芯片,几乎全靠进口,本质上都是制造装配厂,没有核心技术。909工程就是要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但是我们并不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因此就需要对外进行技术合作,解决如何起步和选择合作伙伴的问题。
当时我们接触了很多国外的著名电子企业,有德国的、美国的、日本的。日本NEC和我们接触的时间比较晚,但他们积极主动寻求和我们合作。NEC的合作条件既提供技术,又负责员工培训,并且提供订单,还负责经营,保证公司能最终盈利。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条件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最后反复权衡,部市领导选择了与NEC合作,公司迅速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合资合同等大量文件,经过上报国务院,批准了华虹和NEC的合作。
1997年5月28日,中日双方正式签订合资合同,决定合资成立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建设一条8英寸0.5—0.35微米技术水平的芯片生产线。从3月开始接触,到5月正式签订合同,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双方完成了当时中日之间最大的一笔合作项目。1997年7月17日,华虹NEC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7亿美元,其中华虹集团出资5亿美元,占71.4%股份;NEC出资1.3亿美元,占18.6%股份;日电(中国)有限公司出资0.7亿美元,占10%股份,合资期限20年。
909工程建设面临着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当时,国内高端半导体人才非常稀缺。项目准备之初,我们就去美国招聘人才。去了好几个城市,见了很多留学生。留学生们听说国家要发展半导体产业,都很踊跃,希望回来参与建设。但我们评估下来,这些留学生虽然很优秀,但都没有足够经验。经过综合考量,由NEC负责培训,我们招聘复旦、交大等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去日本进行培训。后来我们又陆续招募当年那批留学生,他们很多人现在都成为国内半导体、LED、太阳能行业的领军和骨干的专业人才。
合资新厂刚开始建设,就面临了一个重大的考验。此时,国际半导体行业正处于周期性的低潮,国际市场上半导体价格急速下滑。国外很多工厂都限制产量,新生产线下马或暂缓的消息不时传来。而我们的工厂刚刚开始建设,何去何从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反复权衡,认为半导体行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周期性的跌宕是正常现象。而且国家投入了这么多力量建设华虹,如果这时候停下来,不仅影响到华虹,而且影响到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部市领导承受了很大压力,但是还是坚持下来继续建设。我们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断赶工、加快建设的半导体工厂。而事实证明,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由于市场的低潮期,工厂的建设成本大大降低,也加快了建设速度。我们仅用18个月就把工厂建成,比预期提前了7个月。
1999年9月28日,华虹NEC浦东新厂正式建成投产,规模月产2万片。经验收,产品性能指标全部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华虹NEC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自己的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达到当时世界主流水平。
而更令人兴奋的是,工厂建好之后,正好赶上行业新一轮高潮到来。我们低潮进高潮出,所以建厂当年投产就盈利了,这也为华虹未来的发展开了个好头。
自主研发,转型发展创新篇
通过与NEC的合作,我们建立了8英寸硅片的生产线,缩小了与国际的差距,跟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事情并不一帆风顺。合资之后新公司叫华虹NEC,华虹微电子成为了控股公司。这时对于华虹来说,我们的生产线放在了华虹NEC,管理也是NEC派团队负责,订单也全由NEC提供,等于是NEC在华的一个车间。而如果没有自主开发设计的产品,只满足成为NEC公司的产品加工厂,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就不能起到带动中国整机业发展的作用,这也把自主发展的要求摆到了华虹面前。
此外,虽然日本NEC曾经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半导体公司,但就在我们合作以后,它的DRAM存储芯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急转直下。而半导体行业有个规律,18个月技术更新一代。我们经过一个半导体行业的高潮之后,也马上要面临一个低潮。作为华虹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中国市场的优势,推动高端集成电路设计,成为重要问题。集团层面在做好生产线支持工作同时,决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产品设计开发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上来,开始走自主开发之路。
经过考虑,华虹以IC卡、通信、信息家电类芯片三大类市场为主攻领域,以IC卡为突破口进行产品自主设计研发。1999年后,华虹陆续开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非接触式lC卡芯片、接触式CPU卡芯片、金融CI卡芯片COS、金融POS机、LED显示控制电路等。以华虹和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共同组建的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为载体,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我们成功设计完成了国内首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式IC卡芯片。
以这块非接触式IC卡芯片为基础,华虹开发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版权的非接触式储值智能IC卡,连同用于POS机的ASIC芯片、POS机具、结算清算系统,自动售票检票系统一起,构成了国内第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城市公交现代化管理付费系统——上海公交“一卡通”系统。1999年底,“一卡通”正式在上海地铁、公交和轮渡线路上试用,上海成为建设部全国试点第一个实现公交“一卡通”的城市。
公交“一卡通”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机遇和优势。此后,我们凭借技术相继拿下上海市社保卡、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等项目。通过这几个项目,我们掌握了从IC卡芯片设计、制造到系统集成的整体能力,既为华虹的芯片加工提供订单,也为后来自主经营和实现企业从存储器生产向Foundry转型发展打了基础。1999年的时候,华虹已经从当初华虹微电子一个企业发展成拥有多家企业的企业集团。2000年1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上海华虹微电子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下属7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销售及相关整机应用的能力,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
半导体的自主发展必须具有自主的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完全靠买技术是走不远的。在当时条件下,许多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合作还是有限制的。华虹集团1999年成立了技术中心,并与欧洲校际半导体技术的联合组织“IMEC”签订了合作协议,派遣技术人员参与前沿技术的开发,共享知识产权。经过不断的坚持,华虹研发中心现在成为唯一国家级的研发中心,不仅在自主生产工艺的研发,并且对半导体设计、设备制造及材料自主发展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华虹909工程是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大举措,909工程的成功打破了过去巴黎统筹会的技术设备出口限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09工程的成功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中央和部市领导关心支持、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909工程积累了建设经验、培养了人才、经历了行业发展起伏,建立了产业链和产业配套的环境。这些为后来中芯、宏力的发展,乃至设计、测试封装、设备制造的发展,起到了铺路和打基础的作用。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洪俊杰
来源:贾彦 宋晓东